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呀,
站得穩(wěn)哪走得正,
踏踏實實闖天下。
一雙手工制成的布鞋需十幾道工序,納鞋底原料工具相當(dāng)講究,如今由于精通這道手藝的傳人不多,“千層底”在市面上就變得十分金貴,深受一些人的青睞。
做好一雙手工布鞋必須經(jīng)過糊殼子、裁底樣、裹底子、納鞋底、裁鞋幫、滾邊口等十幾道復(fù)雜繁瑣的工序,慢工出細(xì)活,做一雙鞋短則三天,長則得一星期,可費(fèi)時間了。尤其是納鞋底,以前沒有塑料、橡膠的鞋底,鞋底全要靠一針一線納出來。
納鞋底光是原料和工具就要十幾樣:麻繩、舊布、漿糊、鞋樣、剪刀、錐子、頂針箍、針拔、拉線棒等等。納鞋底的布并不是什么都行,以前都是用舊衣服、老棉布,現(xiàn)在衣服的布料都不能用。將合適的布準(zhǔn)備好,開始剪樣子。然后一層漿糊一層布,反復(fù)幾遍,得糊上好多層,再拿到太陽底下曬干。
做一雙鞋至少納2000多針
納鞋底,首先要準(zhǔn)備好麻,浸在水中泡上一個多月,泡軟后將麻表皮褪下風(fēng)干,用工具捋成一縷縷的麻線,再把麻線捻成麻繩,要捻得細(xì)勻。千層底布鞋工藝要求嚴(yán)格,手工納底要求每寸見方的鞋底納近百針。
“千層底”究竟多少層?
一般是用碎布沾上漿糊,做出坯子,曬干后一層一層疊加來做鞋底。接著再描繪出“鞋樣子”,剪成鞋底的形狀,用布條沿邊,用漿糊把五六層的鞋坯子粘在一起,再把粘好的鞋底用一塊完整的好布“包裝”,就可以納針了。最難的是納針,鞋底很難扎透,往往要在右手食指上套上金屬的頂針箍配合扎針,而且錐子、針拔、拉線棒等都要“上陣”,納鞋底開始時一般先在鞋底外圍納上兩三圈,然后由上而下走平行線,納到最后幾十針,鞋底已變成十分堅硬,每一針每一錐都要花費(fèi)很大的力氣。麻繩粗、針眼細(xì),加工時得用手勒得緊,針碼還要勻。手工縫鞋時,要求緊繃楦型,平整服帖。針碼要間距齊整,鞋幫與鞋底的結(jié)合要嚴(yán)絲合縫。所以,納鞋底可謂是一項鍛煉臂力、手力和眼力的勞累活。
千層底布鞋專題:http://huagongsz.cn/qiancengdi/
(本文《福連升傳承百年針腳印記——你知道嗎?做一雙“千層底”鞋 要納2000多針》由福連升鞋業(yè)原創(chuàng)、整理,轉(zhuǎn)載請注明!)